Cybercare道场

看一下我的Blog,我发现自己的产量已到了一个学期才发一次帖的程度。
除了是因为忙,还有因为自己写东西的速度实在是慢得不可思议,几乎要两三天才能“便秘”出一个文章来。
自从第二年开始,佛学会根本没有让我有这种闲情和时间给我坐在电脑前耗两三天。
每个学期末唯一的一篇文章,成了我整个学期的学习感想。
我现在电脑存档了不少的写到一半的文章,上一个学期在Cybercare的感想还未写完,之后再静七,研修班,全营的感想也还没写完。
有些东西,不写出来会害怕忘记,可是就是没有时间去完成它。

常有一些法侣告诉我说,学佛有时候很难用到生活上去,尤其当面对问题时候,自己会习惯性去用自己的习气去反应,而忘了佛法。
只是在Cybercare工作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东西倒是不一样的。
我是深深地感恩自己因为有学佛,所以在待人处事上有了正确的观念,所以才能在这实习的三个月撑得过来。
我还记得在 “全国佛青思想营”里,师父说,我们这些在佛学营里奉献过的佛青,如果自己有在过程中认真学习的话,出了社会后,你会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分别,我们的思想深度,与待人处事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有同修问过,在佛学会里,没有是非,没有争权上位的现象,我们像温室里的小花,出去后会不会不习惯?
我一直觉得,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反而更能专心地去茁壮成长,等出去社会后我们所以才能更有能力去面对这一个社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心理准备,外面的世界并没有错,环境无法永远都顺心顺意,外面的环境能避开固然好,只是作为一佛教徒我们应该懂得调整心态去适应环境并有一种出于污泥而不染的坚持,用自己的身口意去赢得尊重,进而影响整个环境,才是菩萨道行者的作风。这是我写了“永固法师说故事 ”的文章后的心得。
听起来好像很理想,只是永固法师她做到了。
所以在,internship的时候,我都坚持着用 “四摄法”(爱语,利行,同事,布施)去领导大家,虽然不是做得很好,只是因为这一个坚持,我变得懂得去关心手下的感受多过于结果,我做的一些决定有时候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有一种“WOW~~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的满足感而去做的,好像是卖chochalate,卖火窝,Flea Market都一样。

卖chochalate能让大家有一个好的开始,卖火窝能让kinteng开始认真起来,Flea Market 却是jun
keong 最享受的事情。
这一些东西,其实即使我们能赚超过一千块,也不到我们目标二十千的十分之一。
只是这一些活动意义却非凡,对我们的士气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我心为我心软的关系,所以常给他们休假。
我们的上班时间是一天不到四小时,(而且常常都找到理由放假)少我们上一个Batch的senior工作时间一倍多,可是我们做到的东西何止他们的一倍!!!
所以做我的手下是很轻松的,哈哈。
只是我真的不太懂得去调解他们的是非,我只是尽量去不要牵涉在其中,而且不要去受他们的影响去做决定。
百丈禅师说是非解脱”。
尽管他们不断地在RAGY背后说他坏话,我还是把一些重要的东西交给了她做,因为她有resource。
最近,我去八日禅的时候,有人问大峰禅师说她的老板为她们订下了一个没有可能达到的销售目标,那她应该勉为其难地去做呢?还是用佛教的随缘态度去把问题放在一边呢?
而大峰禅师用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解答她。

大峰禅师说,凡事尽力去做,只是不要浪费太多的能量在无用的消极情绪上,担心和埋怨只会浪费力气,不如专心去完成它。
“无所住”就是说不要Attach在任何的东西,情绪并且全情投入在事情当中,把当下的 “因缘”发挥到淋沥尽致去完成一件事情,这才是佛教所说的随缘!
随缘的确是叫你放下,只是大家都不懂到底“放下”什么,其实“放下”的只有对于事情所起的烦恼,才能自在从容去面对问题,并不是消极地逃避问题。
有一次,我和学校的同学搞一个“饥饿八小时营”,一次开会的时候,有很多人迟到,在场的同学都在埋怨,我就开玩笑说,“大家不要酱,要带着欢喜心去做,不然会很辛苦的..."结果一位同学倒是很认真的把话听进去脑里了,当下转了一下念头就 "放下 ”了,不去埋怨,之后专心开会去。
在Cybercare的每一天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每天的开会都在推翻昨天开会的结果,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我在一次的分享就是跟我们的老板说,
“我开始习惯在Cybercare的生活了,每天都有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挑战,我感觉人生就像是过山车,时上时堕,而现在我就像是活在过山车上,太过多的起复不定让我已感到了麻木,没有太多时间给我去担心明天发生什么事。”
当你“无所住”,就不会担心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浪费精神去过度焦虑或紧张,却是是把那一份能量全然地投入在工作上。
世俗本是 “无常”的,我们总是无法预测或控制状况,能控制的只有对事情的看法。
树康师兄常跟我说: “你要在无常中,看得到恒常。 ”
这一个无常,本身是恒常的,也就是说,这世界永远都是无常,苦,无我的。
无法预测的意外“永远”都会发生,好的事情因“因缘”具足而发生而无法“恒常”,坏的事情也因“因缘”具足而发生而无法“恒常”,能够“恒常”的只有“无常”。
可是我们的心可以因为明白这个“苦”和“无常”是恒常的,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才能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切。
而当我们明白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不过是“因缘”具足,而“当下”却是我们唯一拥有的本钱,那我们就会全然地活在当下,明白“刹那就是永恒”,而安住在当下,乐得清净。
理论上是讲得通,只是这一切都得靠修行,要有足够的正念和自我控制才办得到。

那时候,我书包随身都带着Ekhart tolle写 的《The Power of Now ,来提醒自己要活在当下,每天念 “楞严咒”,“心经”,“大悲咒”,让自己充满活力开始每一天,然后把功德回向给我的十三个teammember,和帮助过我们的人。晚上,做了晚课就念惭愧偈,把早上累积的所有负面能量给净化掉,然后保持正念,再回向。隔天起床后,又是新的开始。
有时候,我早上一个人坐在公园的长凳上,看着湖面和空中飞过的小鸟,什么都不做,脑袋放空,只为了享受片刻的宁静。
即使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地压力,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我是心甘情愿去承受着一切的。那时候每个早晨都得早起床做早课,可是却比以前更精神,因为明天是多么地无常,所以我学会了活在当下,对自己好一些,因为快乐不是必然的。
每个星期去见那些小孩子,让我感觉活着有一个目标。
一开始时是为了不要让自己失望,到了最后,却是为了不想让小孩子失望。
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一种纯真的爱。
真的,要为别人而活,生命才有意义。
圣严法师说过: “要完全地放下,才能彻底地承担。”
明白这一切都是不是为了自己,自己受苦,受人白眼,或其他人,就算我的父母也不看好自己能做到什么出来也没关系。
要放下自我,明白不是自己能不能做到的问题,而是小孩子须要我们,所以做不到,也得做!
佛教有一种说法叫“大死一番".(died before die。)
孙悟空也是在被弗利沙杀到频死状态才吃下仙丹成为超级赛亚人的。
所以要放下一切,放手一博,才能浴火重生。
Apple前CEO,Steve Jobs 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都会对自己说: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我要做什么。”
他说:

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

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

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


对,要先放下别人对自己的期望,眼光,和要求,
然后,还要放下自己以为不能放下的执着,欲望和名利,才能看到生命中正真的重要的追求是什么。
放下别人认为重要的,放下自己认为重要的,那剩下的就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如,梦想,爱与慈悲。

只有无我的付出,才能真正地拥有一切。
不为了自己而成佛,而是为了众生而成佛。
放下一切,放下涅盘,
出世间而不厌世间,入世间而不染着,乃佛心也!
提醒自己在行菩萨道是我的动力,提醒自己在修行,所以再辛苦也是应该的。
在佛学会服务的期间,给了我很多,在奎仲,世一,方鸿,晶木,这些学长下工作,让我学到不少的东西,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这或许能把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给融合起来,成为自己的一套领导理论,只是现在回像起来发现这一个想法真的是荒缪绝论。
我记得我们第一次出差去KL时,丽婷跟我说,如果是世一的话,会一早就买好面包给大家在车上吃,然后,建亭跟我说: “我这一个人很简单,只要我服你就可以了,Nathan我就服啦~~”
我之后也没有做什么东西要他来服我。
我望着窗外,心里百般委曲,突然明白我只能做我自己。
我不是Nathan或世一能教懂别人应该如何去做,只是只要我在乎,我就绝会让不倒下,即使咬着强者的脚也决不肯认输,就是这一种尊严让我一直走下来,无关强者或弱者,心念永远是关健。
我们的整个团队,本来就不被看好,我也是因为这样才鼓起勇气担任project manager。我自问,没有看不起任何的队员,在过程中,只要你肯做,我就一定给,虽然结果不会永远都那么好,我无法告诉他们如何去做得更好,就只有陪他们一起成长,即使是做错了,只要我看到了他们有用心,我就找不到理由责怪他们什么。
在整个过程中,我都试着坚持不去骂他们,只是到了最后,负面的情绪还是会忍不出开始埋怨。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如果少了任何人,整个活动都会不一样。
在整个过程中,批评得我最多的,是建亭和丽婷,也是帮得我最多的。

活动结束后,我们为Jazz house的小孩办了一个“饥饿八小时”,我试着去帮忙。我心里是有带着一份想要报答她那段时期的付出的心意。
这个生活营一直是她的梦想,我就试着去帮她完成这心愿。

还有在佛学会的法侣们,我都很感激,我一直都想找办法去报答他们。
惠云老师叫我尽量去把这些东西都记录起来,不要去忘记,要把这一份感动收起来。
所以我用父母捐给Cybercare的钱买了一个fusion excel 的能量石t,就是为纪念我在这一段时间的热情。

哇~~不知不觉,好长的一个文章~~哈哈


Nasi lemak 2.0 辣死你妈


考完试了,我回到沙登。这大概是我最后的一次SEM BREAK。我回家了,不像之前的几个假期,我不是在跑活动就是在参加生活营,这一次我总算回家了。回到了这里不是因为想要休息,对我来说,没事做呆在家,更累,回家有一点是因为对我妈的一点愧疚感。在金宝,有时打开电话,会看到七个MISSCALL,打电话回去问有急事吗?她结果讲两句闲话就盖电话了...

星期六考完试后,我们就几辆车一起去怡宝看电影。因为有传闻“NASI LEMAK 2.0”会有被迫下映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就赶快去看了。
这一出电影在制作技术上来讲,不能说是一个及格的电影。而我也不能说他是粗制滥做的垃圾,该作品在首映就破纪录有20万的票房,照王晶的说法:“好电影,一个条件,就是赚钱。”,那这部电影某程度可以说是“好电影”了。
而事实上,可能是因为缺乏经验的关系,在电影里的剪接和剧本上都显得还不够成熟(我朋友说让他想起周董的“熊猫人”)。
只是撇开剧本与剪接不说,这部电影我本人觉得很有意思,电影里的对白笑点层出不穷,电影里无处不是暗喻着对政府与民生的冷嘲热讽,而且骚到痒处。
整出电影,我从头笑到尾,绝无冷场。看完以后,心里莫名的感动,明白这真的是一出拍给大马人看的”马来西亚“电影。作为一个马来西亚华裔,母语是华语,只是在大马只会说一个语言根本不够用,上课说英文,去pasar用马来话,有时跟一群朋友出去还得广东与华语交互使用。在外国人看来不可思议,只是我们的生活的确是如此,要把这元素搬进银幕上,至少还得考量到市场的问题,外国的市场算是放弃了。
黄明志在对白里下了不少的功夫,如就算是在“初恋红豆冰”里也蛮常出现的口头禅—如果我做不到的话,就切 “咕咕”!! ”,然后事后问起“为何不切”,我们总是找到理由给敷衍过。。。
还有恶搞 “assamalaikum”,"Muak ,muak"等等。
黄明志的创作才华也在这作品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无论是印度歌中文唱的“curry neh”,还是福建歌英文唱的 “White head still Old” 都让人印象深刻,捧肚大笑。
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是主角为了学做Nasi Lemak所以到处去跟友族同胞学习做SAMBAL和CURRY时大家的互动。时不时在摇头和凶巴巴的Dato'David Arumugum 和有四个老婆的Afdlin Shauki ,亲切得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能遇见的人物。
无论政府的政策是多么的不公平,我们还是得生活,早餐仍然是NASI LEMAK,晚上还是得去mamak 档吹水。如果你和我一样当黄明志把nasi lemak给抛在地上践踏时,心里感到一阵酸痛的话,
这,或许能提醒你自己是到底是谁。
无可否认,马来西亚的确有许多问题,去过新加坡的人,相对下来会对马来西亚有点失望,可是去过KEMBODIA或印尼等国家的人,却会去珍惜我们现在所有的和平与安定。
大马的大环境让我们学会了包容与体谅,而且我一直觉得大马的华人比别人多了一份谦卑的态度。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地,就如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一样。
无论如何,如果你不是带着一个去看一部电影的心态,而是带着去看一个马来华裔年轻人对于自己的社会和国家的找到自我认同的过程,这会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我有一点相信黄明志是真的爱国的。

七月时,打开报纸,“接受吾到 ”一鼔冲动去画的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