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行程实在是太怆促了,每天都在赶名胜地,而且我们为了省时间与住宿费,我们都得在火车上过夜,很疲惫。我有时候会去想自己为何要在这里活受罪,尤其当我在火车站上又饿又累,又怕行李被偷的时候。我们决定把我们的行程改一改,能早点上dhalamsara,因为在那里是dalai lama的道场,也是西藏流茫政府,所以印度人比较少,没那么累。在那里我们有幸见到了达赖喇嘛(虽然只有三十秒)。在那一晚我们找到了一间有电影分享的餐厅。那一天我们看的电影是“seven
years in Tibet”。
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像我这种在大学打好基础的佛教徒是很独特的。我们即要抱持对于真理的理智批判思考,也要保留一份对自己宗教的宗教情操。别的宗教的宗教情操是建立在对于上帝或真主的信心进而衍生出对众生的慈悲或爱,而我们的宗教情操却是直接建立在慈悲上,我们的信仰不是为了供奉佛陀讲起慈悲,我常会想起衣衫单薄,一个人拿着拐杖独自前往机场的达摩难陀长老,大宝法王在法会开示时说到大乘与小乘的分别是在乎于个人的承担力,去承担起众生的苦。那位阿尼讲的过去,和承担了那么多的压力还是能笑面迎人的达赖喇嘛,都让我学习很多。">Kalighat house的墙壁上的牌匾写着,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
我以前每隔一段的时期就会写一篇文章出来总结一下自己的成长与学习。 这样会让我学会在过去的经历里发掘我生命中的感动。 同时,我也喜欢在文章里追忆过去的发生,去审查这一些发生对我的人生来说有什么学习或“意义”,毕竟一切的过去都是由促成当下的因缘。 只有认清当下,才能踏实地走向未来。 还有一天,就要去印度了。 还记得我第一天上Mr。 Tan的时候,他叫我们去分享我们毕业后的打算或人生观之类的,我说我没想过我之后的人生要做什么工作,我知道今后的我要更懂得享受人生。 结果现在毕业了,我倒是真的去了印度旅行,我没有send出过一份履历出去,只是到处去找道场去修不同的法门。 我相信因缘,我相信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有他的原因,而这一个发生又会引发另外的一件事情,只要能用正面的态度去面对事情的话,那无论事情好坏,我们都能有所学习。 “遇缘则是师”,每一个发生都是一个学习。 现在的我对自己的未来尽量保持着开放和正面的态度, “Expect for nothing, but prepare for everything。”
如果在大学有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我遇到了许多很棒的人,找到了超越世间的至高智慧,也明白了什么是自己一直想追求的高尚人格与内涵。 我不知道现在该如何走,可是对于自己要得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我已有能力分辨出来,我不知道我最终会去到达哪里,可是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 我回想起在CyberCare的时候,老板说 “the way you act in this project, is the way your live your live." 之后,有一次我和健亭坐在cafe one 门口,我说:“如果我们现在所做的东西就是我过这一辈子的方式的话。。。那我一生无憾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三个月的热血,放肆,大胆,与疯狂。 我认清了,世上没有事情是不可能办到的。 最近看完了《乔布斯传》里面提到了一个广告。
If you're brave enough to leave behind everything familiar and comforting, which can be anything from your house to bitter, old resentments, and set out on a truth-seeking journey, either externally or internally, and if you are truly willing to regard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 on that journey as a clue and if you accept everyone you meet along the way as a teacher and if you are prepared, most of all, to face and forgive some very difficult realities about yourself, then the truth will not be withheld from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