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强 地藏

在開始前的十多分鐘,一個全身的近乎裸體的白色人影,出現在我的座位面前,拿著一個木桶,蹲了下來,抬起我前一排的女士的腳,他說:
"媽,我幫你洗腳。"
原來,坐在我前面的是李瑞強老師的家長。
然後他把水盤收好,走到舞台中央。
他按捺著心裡的情緒,開口第一句話是:
"地藏菩薩給與我們的教誨是"孝"。。。"
表演還未開始,看到這一幕,我就眼睛進沙了。。
這一次的主題是
"Earth womb "。
上一次的表演,舞台中央放著一塊鏡子。
而這一次取而代之的是的一片大圓水池。
當燈光照射在水面上,會在牆上反映出一個巨大的圓形光影,像是在虛空中出開通了另一個幽界靈的舞台。
當舞者在水面上輕輕一彈,就會在的牆上的光影舞台翻起漣漪。
舞者在現實的水池外圍起舞,影子卻在牆上光影內的糾纏。
有時,仿佛有兩個舞台,兩個空間的舞者在表演。
牆上的圓形光影有時也讓我聯想起孕育萬物的子宮,而兩個舞者在牆上的影子像是卵子裡兩個染色體的結合而開始了生命或輪迴。
這是一個meditative performance。
表演開場前,老師說你或許你在這個表演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想法,有時聲音太吵,而這個表演里也可能看見許多醜陋姿態,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任何厭惡感或不耐煩的話,他要求我們往心里面看,問"自己到底要甚麼"。
所以他開場的表演是說,let begin this meditation together.
表演過程中,每個舞者的動作都特別地緩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仿佛不能讓腳步發出任何多餘的聲音,仿佛要觀眾能專注留意到每一個動作的細節。
然而無論是任何動作或畫面,無論是美還是醜,都能讓你感受到甚麼叫作"氣場"。
地藏經是通過闡述因緣果報來起到警惕世人的效果的經典,
裡面少不了了地獄慘狀的內容,所以表演氣氛是陰森而黑暗和醜陋的。
不時會聽見有哀嚎聲,有血紅色的繩索,也有一個寓意著母親,表情扭曲猙獰的女性在水池裡哀嚎的情景。。。
在地藏經的"緣起法界觀"里,
"阎浮提众生,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說發露懺愧,其實就是將內心的陰暗面給攤開來,讓光明能禁入內心里。雖然醜陋,卻是真實的。
最後,褐色道袍的舞者在水池與水池外的白色袈裟舞者手扣著手腕,兩人在水池邊緣轉圈,當一人踏入水池,另一個人就踏出池外,這一個章節叫oneness。
突然想起有一次行願茶會,我們談起海雲繼夢法師說普賢行願品時提到,要相信"起心動念無不是普賢境界",有位長期修持地藏經的行者,聽了就很不受,覺得兩句話有所衝突。
這就是大乘佛教有趣的地方,
是罪是業,還是普賢境界,其實都是在乎一念之間。

Tedx 茨厂街的第一本书,<<初衷>>。

Tedx 茨厂街的第一本书,<<初衷>>。
Ted 讲座是在我大學时期的精神粮食,还记得当年在周日马拉松式播放影片的日子,ted扩展了我
的世界观,让了我见识了只要有想象力与行动力,未来就有无穷的可能性。
那时重来没有想象过自己会到ted现场做观众,也没想过在大馬会有起中文的tedx。
即使后来听闻了tedx茨厂街,可是还是舍不得出钱买票去出席。
不久前,有缘与tedx茨厂街的发起人吃过一頓早饭,即觉得需要忍痛买张票去支持一下。
今年的"涟漪"tedx年会结束,你会发现大馬这这一场tedx与西方的ted不一样。西方多邀请在科技t,娱乐e, d 设计上较为硬性的分享者演說。然而这场唯一在台湾大陆以外的中文tedx的演讲內容,似乎比西方的更为有温度,而更贴近这三个元素的核心根源-"人"。
与其说是一個个科技创意的知识飨宴,其實更像是讲者本身通過超越现实来进行生命探索的旅程分享。
许多讲者在各自的奋斗与自我超越中完整自我与定义自我,也显示出馬來西亞华人在劣势环境的坚韧性格与对这片土地的爱。
这是我在西方ted分享者里少见的。
這本书,不是把演讲内容给写成文字,而是记录演講者的奋斗与信念的初衷。
其实与其说信念,不如說信仰。
你必须对自己的信念或兴趣有着近似痴迷的执着才能办得出为了一片绝版的黑胶唱片而半夜打开婆婆尸体的棺木去翻她的陪葬物,也有因為环保不让家人吃蛋塔而常起争执,也有为了兑现对别人的承諾而倾家荡产去完成文化的传承。。。
這些人到了最后没有因为这些奋斗而成为馬雲一般的富翁,却找到自己在天地间的立足处。
读這本書的內容,的确有泛起我内心阵阵情绪上的涟漪,偶尔会放下書本想起自己在大专时期筹划慈善计划的时光,那时常为找不到赞助和源源不绝的问题而苦恼,是我最痛苦也是最幸福的时光,那时仿佛每天生命都在燃烧着光辉。

找 Manothinking 杂志图书馆


当馆长找我谈合作的时候,我心想找到借口去考察场地顺便假工济私参观这个大马难得的杂志图书馆Mano thinking 了。

当我走入店面里,看见那些高雅品位的家私的确有让我回到槟城Mano plus 生活馆的感觉。只是这里的氛围却截然不同,槟城生活馆是一个充满活力,座落在游客聚齐处,代表着周末假日休闲生活,然而Mano thinking 却深埋於城市中某个不起眼的马路旁 ,给予人的却是另一种给人沉淀的,私人的,静思的生活面向。

当我第一次听到"杂志图书馆"这个概念就觉得很有勇气,毕竟不是一个一般大众熟悉的概念。当我和馆长讨论的时候,突然才才想起自己在搞的禅宗讲座或者是即兴剧场其实才是更难让大众消化的东西。但是与其抱怨这里是文化沙漠,不如着手耕耘。我其实在这个空间看见了许多的可能性,可能是另一场禅宗讲座,一场剧场,或许是读书会或电影分享会。。。

我常觉得当代的独立书店或图书馆不能像过往一般被动的存在,需要主动去与社区互动去推动文化。

毕竟这是一个诚品书店需要靠珍珠奶茶盈利生存的时代。。。

杂志选项未来还会越来越多,合不合心水其实很个人。

只是文青们又多了一个打卡圣地,

也是个很适合跟静静相处的地方。

我只是觉得少了杯咖啡或茶。

听说他们还会在上一层办主题餐厅,如果能带杂志上楼看,的确可能呆上一整天。

#Manothinking

Lostgen's 禅宗讲座

昨天我們在Lostgen‘s文化空間的的禅宗講座圓滿落幕。起初以為一般人对禅宗不會有太大的興趣,所以不帶期望,結果出席人數比預期的多。
據瞭解,的确有几位是越读者的网友,看來這裡的确"非一般的人"很多。
在讲座開始前的几个小時前,當ori兄打电话說要来的時候,我还反應不過來,我的同伴問我是不是越读者的Ori Ng 時,我當下倒抽一口涼氣。
ori大哥學識淵博我們是懂的,只是想不到對神秘主义和禅也稍有涉獵。
ori大哥和 Loke Wan Heng在提問環節的積極發問也讓討論生色不少。
我在这里覺得有必要補充回應ori大哥的問題。
即是"禅宗的悟"與"神秘主义"里提到的"合一"宗教体验是否有任何雷同之处?
我看資料就一直有人說真正把禅宗與神秘主义靠拢的學者是日本禅学家鈴木大拙,可是依我看來,鈴木雖然沒有否认禅非神秘主义,可是却也沒有真正肯定過禅就是等於神秘主义。而他也指出了當中的差別,神秘主义是为了让自我消融於一個更高等或超越的本体當中,可以是"梵","大我","上帝","神性"等等的oversoul之中。然而我一直強調的是禅就是"超越對立,立處即真"。如果禅真有任何神秘體驗的话不會是來自上帝的恩典或回到梵中。因為這就是把"道給客体化",你與那個超越个體本身就是對立。禅的悟體驗,或"道"就在溪水聲,拂過臉前的一陣風和你用餐時眼見的一碗飯。
不會是來自默念上帝或神祕儀式。
早期的禅宗不會有这种问题出现,
會給人這種误解很可能就是因為後期禅宗臨济宗看话头起疑情的方法的确容易讓人联想到类似神祕主义的宗教體驗,然而你如何用佛家知見去诠釋那份體驗才是重點,這就是為何我們在讲座理需要把理論處理清楚,禅教雙美才是最理想的修行態度。
這一次的讲座會其實就是把我們三人的读书結果和平日喝茶聊的內容呈現給大眾聽。
然而我們大致上明年的主题已定了下來,也確認了我们三人的選书方向,範圍還是在東方哲學里,希望明年還有機會可以把讀書結果給呈現給大家!!昨天沒來得及打招呼的越读者,請多多包涵!!
 — bersama 旅综 dan 4 yang lain.

NLP 新世代 感想 NLP II: The Next Generation

在Nepal回程飞机上讀完的書。
一直很想寫的讀書心得,可是卻未必有辦法深入淺出地把內容整理出來。
NLP是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e,顧名思義是把大腦的神經(neuro)比喻成電腦来(program),而輸入與輸出的方法即是語言(linguistic )。NLP的創辦者把nlp定義成主觀經驗結構的研究,主要的方法論是“模仿”。通過不斷地分析與“模仿”卓越人士的行為與思想,可以達到改變自我的效果。
这个学说把一些卓越心理学家或成功人士的心理状态给分解和浓缩,所以到了最后被广泛运用在成功学,励志培训,甚至在宗教师的布道学上。但效果可能有言过其实被过度夸大的嫌疑。
我曾在一位NLP执行师下实习,其中的过程就是她把工作交给我们,不给予任何指示,每次我求助的时候,她就只是不断地给予我正能量和浮夸得让人尴尬的正面肯定。但因为我处于被催眠成无所不能的状态,我把活动规模给不断扩大,直到那时为了提升小孩们的自信而把把几十位孤儿带上了王岳海礼堂去表演,几个月后还跑去印度流浪一个月。。。。
如果去过NLP执行师的课程(如anthony robbin)就会发现里面的氛围正面得像是基督教布道会或直销大会。。。其实牧师很可能就是NLP执行师。
现在你看到做地产的,直销的,没事会在名卡上写自己有催眠师执照,NLP执行师等等。其实NLP和催眠一样本身是不被学术承认的。一个人肯付钱去上一个星期的课,就可以说自己是执行师。但其实坊间的NLP执行师大多是学到了其中的技术但很少悟到了NLP当中的道。
一般心理学家或辅导员对人性有他自己的观点或信仰,但很多NLPer
因为技术上容易有效所以对人性上的认知或个人的内涵没有真正去培养。我是见过一些辅导员是利用NLP的技术但本身是信仰萨提亚系统的。
这本书的开头其实就有讲解NLP的本质是“地图并非区域”。在能到达目的地的前提下,NLP接受一切的地图,而没有一个地图是真实反映出现实区域的,所以能包容一切的“地图”。
所以你会看到NLP的发展因为它本质上的包容性所以已经到了失控的状态。大马有以行销与影响力向导的毒辣NLP,还有见过回教宗教师结合回教教义的NLP,也有见过结合禅修的正念NLP。我还在禅修见过一位自称把易经与NLP结合的NLP执行师。
所以所谓第三代NLP云云其实也不过是笔者自己认为的NLP发展而已。
NLP在每个人身上会发展出不同的个人风格。
现在进入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如果没有一些NLP和心理学的基础其实很难消化,因为中文学术名词的翻译的确不容易。
在这个本书里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概念,其中一个就是field(场域)。
一般来说,我们在做决定时会要求人换位思考,想象站在别人的位置去给予自己建议,然后我们还会要求人在第三者的位置,也就是旁观者的态度来一览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可是field却是第四个位置,就是旁观者以外的旁观者,去全面性地感受整个团体或者三个位置的共同性或特点。这个是优秀的领导者下意识能感受到的。
也类似一些人常讲的“磁场”,“氛围”等直觉感受。
还有neuro logical levels model也是很有意思。如人的1)环境造就2)行为,行为造就3)能力,能力造就4)信念,信念造就5)身份认同。
这个运用在人际沟通上或自我改善上是很有用。
而且还一个叫"中正"的概念,感觉就是很东方的概念。就是时时保持放松,警觉的概念。方法是回到呼吸,回到身体的觉受。基本上就是现在流行的活在当下下,正念。
以上是大脑心智的内容,第二部分份讲的是的是身躯心智,他们认为身体也会思考,所以有许多如何照顾身体或姿势,呼吸的方法。甚至有讨论“丹田”的重要性。
还有场域心智就接近心灵精神上的探讨,如何与这世界与整体连接。
其实最重要的却是最后一章关于实际操作的部分。里面有很多关于如何回到当下。回到中正的技巧。很感慨的就是这些东西我都在道场里学过了。
各位NLPer其实可以买来看,虽然说是新书,其实原版也是十年前出版的。所以不会看英文实在吃亏。



如果你
每天凌晨四點起床,
提着電筒摸黑走到禅堂去静坐。
當張开眼睛時,
看着太陽在禅堂門外正對面的地平線升起把禅堂染成一遍金黄那的光茫。
那一幕,會把一切生命中迷茫都会被驅散掉。

只有回复对大自然的敬畏,
才会放下對豪宅的痴迷,
回想起我們其實是
浩翰虛無里
一顆沙粒上
的寄生菌。

尼泊尔修行 寻找古一大师之旅


朋友知道我我要去尼泊尔修行,就說: "wow~doctor strange嗎?" 結果我回來後,的确重温了一次奇異博士電影來看下電影里的哪個拍攝地點是我去过的。 我如果加点想像力的话,其實我在那裡學的東西可以很类似電影里的魔法。 每天就是读着看不明白的古代梵文和藏文的法本,口念咒語打手印,電影里的奸角要召喚"外星惡魔Dormamu",而我們基本上就是每天跟據法本的指示來召請千手觀音從普陀拉净土到來,然后請她发揮慈悲的力量淨化這個世界的苦難。。。。 (是的,就和doctor strange 一樣,本來想去修行,結果还是得拯救世界),然后觀想自己和觀音融為一體。 西藏密法的特色有分息,懷,誅,增四种處理世间問題的修行方法,每种咒和菩萨語都有各自的主用,和对治的问题,有的增加人緣有的幫助財富或实现願望。 這個道场的主持是已經轉世了九世的仁波切,(基本上他待在這世間的時間跟古一大師住世的的時間差不多。) 我們修的所有法门需要他给于口授才有效。 所以像奇異博士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自己學會靈魂出窍的可能性不大。我在這裡感受到最大的文化差異是這裡的人的思考模式是我們城市的修行人或大專佛教徒所不能了解的,我們一般信仰理性與科學,他们信仰的是神話與感應。
幾乎每一座佛塔和高山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與神话,我住的山就是佛陀前生捨身喂虎的地點,卡滿都就是文殊菩萨从五台山到來這裡開闢的一個城市。
很多典故理智上我知道基本上不太可能,可是當你看到師兄在分享這些故事時一度感性地哽咽,你也不好意思去質疑。 这个城市里每一家的商店幾乎都是依靠宗教經濟來維持生計,
這裡的店全都是卖法器和念珠,佛像,袈裟,而即使有其他種類的店面,招牌都是以佛教名詞命名,如普陀洗衣店,佛眼餐廳,悉達多銀行。。。感觉自己就是置身于final fantasy 電玩遊戲的城市里。
在這样的環境里,我很容易被感染到變得很有宗教情操。 事实上我在这里修的法门,的确需要如奇異博士電影講的那樣"let go what you know"。
佛教說"信而能入"。儀式的作用是为了把人帶入某個狀態而設的。
其實這裡所有的儀式和神話都是通往"信"和“謙卑“,“”敬畏”’的心理狀態的方法。
教導我們法门的導師有時的教導其實很有意思。
他開示我們關於什么是觀音菩萨時的態度是很曖昧,
他说觀音是佛应众生所化出来的,沒有众生就不會有菩萨,在觀想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清醒,明白自己是在觀想。
其實说"佛化出来的菩萨"。 那个佛是谁,也是一個問題。
但在我的修行傳統里一般相信佛不是指一個人,我們相信“”即心是佛”。
佛也可以·指是覺悟后的心。如果我的思路是正確的話
这开示的确給了我一个新的菩萨觀。
修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實是覺照心性上的变化。 我需要找一个时间把这我这一个月的心得或经历给记录下来。 然而我还在考虑着要不要把自己的心得给post上来,畢竟可能会谈到比较深入的个人内心变化和一些无法解释,一般人认为是迷信的现象。回想起我自中學毕业就立志要寻找生命真相,从知识上的心理学和哲学上的追寻開始到我发现我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增加知识容量来活得更高兴而转而投向心灵训练的方向。
虽说書本或旅行能开阔视野,可是我本人却认为这一切并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
我渴望有一種更直接,深刻的方式去體驗這個世界。所以与其去追寻美食与美景,我追寻的是探索心灵的可能性。
其實禪修對我而言似潛水。
一般的人間佛教徒或每年參加一次禪修的佛教徒,修行似是浮潛或一些潛水的如活動,你注意自己的呼吸,和姿勢潛入海底,去觀賞美好的景色,海龜,七彩繽紛的珊瑚,在當中吸取正能量去面對生活。
我曾經在台灣山上修過兩個月,其實也就潛水一般,只是你越深入內心就如你越深入海底一般,就會越來越黑暗,越來越寂寞,你不可能在深海處與愛人朋友嬉皮笑臉玩樂,面對著眼前一遍黑暗,和隨時會失去性命的險景,關注呼吸與沉默變得極其重要,
而那一刻的警覺,和專注,忘我其實就是歷史上一切神圣體驗的源頭。
我們的想法,對錯,得失,善惡會被完全泯滅,而全然活在這個當下此處。
這一種體驗其實就是攀山高手或極限運動所追求的心理狀態,
而禪修不需要面對生命上的威脅,卻需要越過重重心理上自我意識和思想對立來一覷那微弱的真理之光。
上次山哥因為我沒有開始寫書而拒絕給我進入某個群體讓我開始思考我進行什麼類型的創作,或許修行遊記是不錯的選擇,可是如果把我沿途聽到的故事都寫出來的話,恐怕很容易變成一部低俗荒繆的科幻小說。

我写书法



上次偶遇ori兄,他問我是否會post書法上來。現在才找到時間写。
学书法半年。
前陣子失业,都是靠練書法写歌詞消遣时间和保持正能量。
我覺得學習東方美術是體驗東方文華的方法之一。
而我是因為看到专门替香港電影海報題字的书法家"華戈"的访问而驚豔到和被五月天凡人歌的mv裡的霸氣行書給迷到而去學習书法的。
书法有分楷,行,草,隸這几种書體。
苏轼有分析道:“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
书法本身写在紙上並無快慢。
楷书像是写字的楷模,所以給人踏實立正的感覺,行書有行雲流水運筆和字體見講究一氣呵成或牽絲的視覺效果給人流動感,而草書更是因為簡約了筆畫而顯得更急促。
所以我在寫"盛夏光年"四句"我不轉彎"時,為了凸顯出情緒層次上的變化,而用了三种逐漸加速,從保守轉入放肆,张狂的書體。
後來發現行草書體很適合搖滾歌词就開始写beyond的词。
每次完成了都有通過表達自己内心來达到情緒抒發的舒暢感。
我的书法老師是一位心理学系畢業生,他自小学书法,他是認為书法能反映内心而跑去读心理学的,常常通過书法來討論各大名家的性格。
我記得我以前去黃一飛家時,看到牆上都是畫着雞。
他的美術老師看了以後,就說"你看來很想要一個女兒。"
結果第二年就生了个女兒。
我见过一些学美術的朋友说去看梵谷的画會頭痛。
後來我在網上看人講解"天下四大行書",發現其中有一份是醉后写的,一份是祭念戰爭亡去的姪兒而寫的。
一份是在蘇东坡在晚年寂寞,官場失意後写的。
其中還有错字,和塗改的痕跡。
这讓我明白美術其實不一定求完美,標准上的美感,
而是在乎於內心的真實反映,尤其在東方,笔者或美術作家的美德幾乎就等於美術作品本身。所以书法老師有時說,要成"家",不止书法要寫得好,你不写书法時在干什么才是重點,不然你只能成"匠"。
书法其實是很考直覺和思考的融合,而且有著自己的哲学思維方式。
如弘一大師在出家前,他本來就在书法上有造詣,可是一出家以後,书法風格立刻返朴歸真,把一切技術性的花俏和修飾都去掉,只剩下字體的本來面目。其實要成為真正的"宗師",就是等於找到自己在天地间的立足處,並能完全地表達自己。
我看了古時或上一代的人練書法的方法,幾乎已經知道29歲才練書法的我幾乎不可能有任何作為了。所以我就带着平常心去練字。
並且在這一個鍵盤時代里,书法其實沒有太大實際的效用,写字幾乎不是我們的日常。我開始思考字體與我的關係,我可能也会開始研究西方字體或硬體书法。

Playback theatre一人一故事劇場 老鹰叙事者V

我本來沒想过要分享,因為可能與文學無關,可是皂神問我有好东西為何不分享,我想了一想其實這也算是創作,應該說絕對是一種創作模式,如果太局限某種創作模式,其实配不上越界這兩個字。
隨写
上一年,我開始學習一种叫"Playback theatre一人一故事劇場"的即兴應用劇場表演。
這個劇場里,沒有任何事先預設的劇本,而是在現場請出一位觀眾分享他本人的生命故事,而舞台上的幾位演員即需要在毫無任何溝通的前提下把剛聽到的故事給即兴重現出來。
为何需要"即兴"?因為這是最難把握的創作模式,也是最"真實"和"體貼"的創作模式。
playbacker既是表演員,也是導演,編劇,更是自己内心的觀眾。
因為即兴,所以表演者能與觀眾有最貼近的互動,也能與觀眾處在同一個時空里。
幾乎所有創作都是为了把觀眾帶入故事的時空里,而playback卻是要進入觀眾故事的時空里,與觀眾同在。
playbacker 因為是即兴創作,表演者需要懂得去反應與配合其他表演者的表演 ,並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隨缘舞動,卻又不離其宗的心法,常常給到我許多驚喜。
其中一场表演里,觀眾分享了关于他對自己剛逝世的父親的一些思念與愧疚,他覺得自己虧欠自己的父親一個感謝。
這場表演需要临场创作一首寓言来表达观众的故事。
那時带头的我,其實脑袋一片空白,
我站在在舞台中央,
鼓聲響起,
我腦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我張开了雙臂
化成了一只老鹰,
嘴裡吟唱着連自己也沒聽過的寓言,
去陪伴观众经历他与他父亲的故事。

是一只老鹰。

飞得好高。
好美的山,
好美的水。
其他的动物都羡慕我,
问我說:
"你怎么能飞得那么高呢?"
我曾經为我自己的能力而骄傲。
可是現在,
我却不会这麽想了。
我还记得
那一天,
我撑开了蛋殼,
我张开了眼睛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他。
我不知道他是谁,
可是他把一只小虫喂进了我的嘴巴里,
我傻傻地吃了下去。
他有时对我很好,
有时对我很凶。
后来
我长大了,
我要学习飞了。
我看着悬崖,
我對着你说我不敢跳下去。
我連忙退后,
你却一把把我推了下去。
我拼命挥动翅膀!!
我拼命地飛!
我,
竟然飞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张开翅膀飞,
我回头看着他,
他用骄傲的眼神看着我。
点了点头,
仿佛对我说:
"你可以了"
我现在会飞了,
可是回想起来,
我重来没有跟他说过一句
"谢谢你"
谢谢你
爸爸
这表演,
送给你。
故事结束,
回想起来感觉不是自己在演,
然而是故事的情緒在引导我。
故事结束,
我不是助人者,
你不是求助者,
當中沒有谁幫助了谁,
但我们共同成长了。
这就是艺术治疗的美,
我們在星期二的下午兩點會在sungaiBuloh 麻风院給那邊的公公婆婆們呈現有关"幸福"主題的一人一故事即兴剧场表演。當天麻风院的居民們會分享有關自身"幸福"的故事,
这个表演其實不算公開,也不方便太多人在場,可是如果工作方便,有興趣前來出席做觀眾見識一下這一個剛引進大馬的應用劇場,一起學習,可以通知我一声,方便我們做安排。

黄子华人生观《 栋笃特工》

雖然一致差評。
可是還是秉持著我對子華盲目的愛去看棟篤特工。
當然在技術上還是可以看得出瑕疵,但對於一個賀歲片的標準來看的話,我的確在戲院里感受到滿滿的歡樂和笑聲。你的確可以見識到黃子華在香港的娛樂圈人緣是有多好,幾乎半個娛樂圈的紅人都出現在這電影里面了。有幾位明星的不計形象演出的確讓我笑癫了。我在思考到底為什麼有人覺得這電影不好笑,那麼可能對香港或裡面描述的宅男文化沒有認識。這一次不止是佘詩曼突破形象的潑辣演出,子華也有破格的宅男look。因為自己有一個很迷日本文化也追過女子偶像團體的表哥,加上自己其實也對宅文化稍有興趣,也知道香港的一些網紅(如毛記的主播)所以拋很多笑點我是接得住的。還有,還有,還有。。。暗黑版的林志玲波多夜結衣的出現!!!!
有人說喜劇的內核就是悲劇。這電影乍看之下其實是喜劇,可是如果你細想這一套電影的人物設定,其實沒有那麼地皆大歡喜。女主是一個被特工利用后懷恨在心,動用全港警力去刁難男主的潑辣高官。男主是一個外表風流倜儻的特工,但其實對每一個傷害過的女人都有著愧疚之心,還有憂鬱症的宅男,對女神癡迷的粉絲,心靈脆弱的處男,校園霸凌,的受害者等等。這一切如果赤裸裸地表露其實很扎心,可是在喜劇的糖衣下,卻比較容易咽下去。
這電影的·主題其實是“忠於自我”。黃子華在他第一個“棟篤笑”,《娛樂圈血淚史》裡面就談起他很愛李小龍,因為李小龍能夠“忠實地表達自己” (他把這種狀態稱為“自己lization” )。而大部分人都無法真正地面對自己,表達自己,除了在網路上。所以這一次電影里有一種叫hydogen(high到盡)的毒氣,只要吸了人就會放開自我去做自己內心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子華通過這個毒氣,去帶出他對於人性的看法。到了結尾,子華化身一個類似(或致敬)dark knight里的瘋狂joker,以女主的性命來做一個“人性是否本善‘’的賭注。(當然,只是技術上沒有很好帶出這一幕有意義的畫面)。
王晶在拍喜劇的經驗里悟出了“屎尿屁”和“性”的方程式,卻找不到任何的內涵,這就是他引人詬病的地方。而周星馳除了節湊和對白上的吹毛求疵的設計以外,他的個人風格其實都是草根階層與小人物對社會的控訴或奮鬥的勵志故事或悲劇,對白固然好笑,可是能傳世的是食神潦倒在小巷里火雞姐雪中送炭的黯然銷魂叉燒飯和至尊寶的萬年告白。而黃子華作為棟篤笑的開山祖師其實第一個表演其實就是一個喜劇包裝的悲劇表演,他因為在娛樂圈混不下去所以做了個表演來作為他在娛樂圈的告白show,內容就是把自己在演技圈的經歷給調侃,自嘲,結果一炮而紅。由於哲學系的背景和對於周遭社會日常的敏銳觀察力,所以他講的內容一般很貼地,與百姓息息相關,有時他甚至在台上把一些網民的對話留言原封不動在台上讀出來,就能讓人捧肚大笑。想起很多時候聽著一些法師的開示,法師只要平鋪直述我們的無理執著就能讓我們會心一笑。
在清醒的人眼裡,我們的愛恨情仇其實很荒唐。
子華近年在棟篤笑的表演基本上雖然都是對社會現象的諷刺與評論只是到了最後,其實他最後都會有一個對社會有著正面啟發的

James Cameron 的科幻记录片

Loo Shu Xao ke 电影迷
24 Jun 2018
假期终于看到完了James Cameron 的科幻记录片。
如果你是科幻迷或只是单纯的电影迷对这记录片的卡斯给吓到,几乎只有这一位电影界的专奇导演才有本事请到任何他想要请到的嘉宾,来深度谈讨科幻电影史。记录片每集分单元从穿越未来,怪物,宇宙谈到Ai。里面把历代科幻历程碑给一一介绍和分析,从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冒险记,朱罗紀公园,matrix,太空2001,第一部时空旅行电影,到最近的西部世界和doctor Who。
里面有许多对于科幻电影的审视与思考。里面有有提到,制作科幻电影本身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选择一个未来,并且通过这个方式来激发一些深刻的思考。
在科幻电影里你可以放肆地无视一切定律去发展自已的想象力,因为科幻就是为了突破而创作出来的。
如一个导演想拍一套关于一个人为了正义而战而最后成为纳粹的故事,可是碍于政治正确而不能拍出来,结果只能拍出一套人类去外星侵略其他物种的电影"Galactica battle."
在几个单元里,我个人最钟爱的是Ai的单元。
里面谈到了,人造意识或者,拥有意识是否等于生命的诞生?
这单元也让我重温了“银翼杀手”但经典场面,在结尾,人造人临死前在雨夜下吟出了一首感性的诗,再把手上的白鸽给送去天空。
当一个人造人有的吟诗,去感性和情绪自主的能力,我们凭什么认为他们比我们低等或否认他们的生命?而这里的伦理观的矛盾就在于robot这个词或任何人造意识都是为了被人类奴隶而存在的。
里面许多印象深刻的是思考如:“我们不断地想挽救人类,可是我们人类文明是否拥有值得被拯救的价值”,或“何为生命?”。
而这一些锐利的课题都可以在科幻电影里,让观众在戏院安全地,愉快地通过极端的剧情,如末日未来,外星人入侵去探讨和体验,甚至思辩这些课题。

aquaman 海王


看完了海王。
的確可以說是DC翻身之作。
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命中注定的救世王者,ARTHUR在美若天仙的公主協助下拔出命中注定的海叉,然後拯救海洋世界。
整個故事其實與人類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是講著在海洋深處的夢幻國度里的王室糾紛。
導演似乎明白廣大觀眾的心聲。海后媚拉的戲份安排到幾乎跟主角一樣多,劇情其實沒甚麼,可是只要拍到海后媚拉的特寫鏡頭,就讓我感覺到像是在看童話故事一般夢幻。
還有應該是用了大量的特效來除皺紋的妮可海母,真的讓我回想起她以前是多麼地美。
不過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就是電影裡面的女性主義。
在電影裡面的男人真的很無能,除了智商不高以外,還義氣用事,闖了禍,還要勞煩女神來犧牲自己拯救,然後整個過程中,策劃,帶路,而且海王再過程中不斷地逃避自己的命運,都是兩個女人,(他媽和他馬子)不斷地在鼓勵他向前。
男主除了基因優勢,命中注定要成為王以外,還真的沒有過人之處。
說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看了這個電影會更有感觸。
溫子仁作為恐怖電影出名的導演,在營造氛圍的功力真的讓人嘆為觀止,他善用動作,配樂與鏡頭打造一幕幕攝人心魄而氣勢磅礴的畫面。他仿佛在海洋裡拍出了一個像星際大戰一般未知,刺激,和充滿想象力的夢幻世界觀。
ZACK雖然不能講是很好的商業導演,你不得不感恩他在選角上的獨特眼光。這一次,尤其是媚拉,對比之下,captain marvel 的選角
更是形相見拙。

无双

我最近看了香港人的影评,骂得一文不值,结果本来不想去看了。后来发现一遍好评,说是近年最佳港片,又有人说结局是绝对不能剧透,我想在这个根本没有秘密的时代,如果不快点去看的话,很快就会被破梗。
一开始电影就很有气势,画面和后制都很棒。
郭富城的演技绝对是强大,在四大天王里他一段时间是舞技最强天王,现在的他说是他演技最好的那个,相信没争议了。
一开始郭都是扮演着懦弱性格的被动者,直到有一幕郭口担一支烟,眼神突然一变眼露凶光,神态判若两人地看着张静初,拿出打火机烧了自己的画作。。。。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无双"!!!
之后我就发现很多幕场景都似曾相识,让我更确定自己对于结局的假设是对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发哥致敬的是mark 哥,可是他那种只要一出现就全场瞩目,存在感超强烈的无敌设定,其实是致敬BRAD SPITT某个90年代的经典角色。而这个角色,现在想起来,也只有发哥才能演出这种帅到不合理的奸角,到了最后我还是无法讨厌发哥。
反而郭富城的奸,的确让人心有余悸。
虽然猜到结局,可是最后电影里一直提到的主角vs配角,真vs假的确让人省思。
以下暴雷区,请慎入。












然而这电影很明显致敬的是FIGHT CLUB里的TAYLOR HAYDEN。
里面一开始用警局爆破的特效来带出气势,这个就致敬FIGHT CLUB里飞机失事的特效。而在飞机上郭和发哥开始谈两人合作方案很明显就是致敬Fight Club 里两人在飞机上的初次相遇。发哥带郭去打劫,初次杀人其实也很响应FIGHT CLUB里TAYLOR 带主角去打劫的突破自己的剧情。有人说很像THE UNUSUAL SUSPECT,通过假的故事去误导警方,然而其实这个故事不止是用来骗警方更是郭用来骗自己为自己内心的罪恶开脱和掩饰自己内心懦弱和自悲。
很多时候就如在FIGHT CLUB一般,两人在车的对话其实,其实就是自己在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和辅导。
讽刺的是,这个讨论假美金的电影,电影本身就是经典的复制。。。
不过就如郭说的,假的有时更好。

bumblebee 大黄蜂

其實自從看過了trailer 就認定了一定要看這個非Micheal bay 版的TRANFORMERS。
有人說第一集的變形金剛是最好,然後越拍越差。
我倒是覺得第一集的變形金剛是實現了車子變成機器人的酷炫特技。但是在情感上,幾乎可以說是完全零分,我是完全感覺不到之前男主跟大黃蜂上有建立到任何的情感聯繫,只喪心病狂地花式爆炸與秀美女。
累積了特技效果上的經驗,也知道特技視覺上已經玩到了盡頭。他們這次開始化繁為簡,回歸原著,也把大黃蜂設計成更討喜的模樣,甚至還有兩個像🐰般的耳朵。
電影開始就一直在鋪層女主失去父親這個情感依賴的孤單與牽掛,直到在廢鐵場撿到了被傷害後,無助的野生甲蟲車,然後互相建立信任與依賴。。。
一個堅強的中學女生和一輛車子經歷了一場畢生難忘的冒險與自我成長之旅。
劇情沒有很曲折離奇,但卻給到了我小時看小叮噹長篇的感動與精彩。
近年許多電影都把場景拉回到了過去的80年代。或許是近代現實的無奈,讓人懷念那個時候的美好。
那時候的電影,沒有辦法滿足所有的特技,只好在故事與劇情和演技上感動人。
那時的人,向往未知,以冒險去探拓世界而非以google 去尋找答案。
近年的熱門電影,尤其是超級英雄電影,大多以目不暇接的動作和特技來讓你沒有一絲喘氣和打磕睡的時間為票房保證。
大黃蜂非以劇情,也不是以特技或動作來取悅觀眾。
其實我已有些觀賞疲勞。
而這電影吸引人的,是難得的美好單純少年的熱血與懷舊情懷。

Ready player one


昨天是我生日,知道了這電影在我生日當天上映后,我就敲定了今天一定要在戲院過。
所以家人和盆友約我吃飯我都推了。
說這是一齣爽片其實我不太認同,因為這個字好像近幾年才出現的貶義词,畢竟的确近幾年的電影基本上就是瞄準你的腎上線激素,越過你的大腦來刺激你的感官而拍的,基本上和色情片沒差,劇情不太重要,只要高難度動作上的刺激和爆破。
一切都求快而不讓你來得及細嚼劇情,看完了電影內心一遍空虛,不留下任何記憶點。
这电影雖然是商業片,但看完了心里卻莫名地感到滿足和許多值得回味的余韻。
劇情其實真的很陳腔濫調,一個寄宿在親戚家,被欺凌的孤兒在虛擬世界裡找到友情和愛情拯救世界的故事。
steve 本身其實就是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他的電影幾乎都執著地传達一些普世價值,這些高尚的情操如勇敢,真愛,正义在他的電影里彷彿是地心吸力法則般存在。
故事里的主角只要心地善良,就会有意想不到的遭遇和轉折幫他度過難關。奸角的動機也很單純,而且智商也低得可愛。警察也是等到最後一切都處理完後才出來把壞人捉走宣布電影差不多結束了。若你真堅持說是爽片,那麼我說這是80年代的爽片,因為這電影的叙事方式就是屬於那個時代的。裡面的梗和彩蛋,還有背景音樂都是屬於那個時代。
這電影的原创小说作家是研究80年代pop culture的專家。所以你會看到他對80年代流行文化的爱與痴迷,而導演這次也找到了理由致敬自己在80年代的拍攝手法。你如果注意到裡面的穿着和時尚,雖然背景是未來可是却是很80年代的风格。你去回顧在那個時代的電影設想的未來,你會發現主色是和電影的科技一樣是金屬灰色。而我們現代對未來的設想很可能是受steve Jobs 的美感影響,是簡約黑白风。所以這電影反映的不是我們現代的未來,而是80年代的平行未來。
裡面好幾幕都讓我在戲院里忍不住喊了出來,gundam出現時真的讓人感動得濕了眼眶。尤其是在破第一个關卡時,那種找到遊戲的通關秘密超越一切其他選手的快感真的有勾起小時打遊戲機的集體回憶~
電影與遊戲迷看這電影的樂趣在於發掘彩蛋,而電影里甚至科普了你們歷史上第一個彩蛋的起源。
把它定位成單純的爽片其實也不會失望,而這個電影其實有很多層次的意義在裡頭,探討沉迷電遊的后果,對過去80年代的懷念,你如果肯下功夫去了解完裡面的所有對話里的彩蛋,基本上就是80年代流行文化史的入門課。
網路讓我們与現實身邊的人疏離卻也讓我們在海岸線的對岸找到知己。
這個就是我們新時代的交際觀。我在看的時候,就在想主角會不會喜歡上的是一個男扮女裝的角色呢?
毕竟網上交出真心太危險了。。。
看完電影後,在車上聽着melodyfm的懷舊金曲。突然想起很久沒有過這种看完80年代經典電影後的滿足感,或許是我們大腦過濾掉過去的壞,只留下美好的回憶。但在這个周杰倫再也唱不出"手牽手一步一望着天"的樸素,一包零食的分量變得越來越少,華人歌壇里沒有值得留意的歌手的時代~我很是感恩steve在我的生日把我帶回去了80年代的未來。thank ~

最後絕地

突然,很慶幸迪士尼收購了星戰版權。
看过星戰前传就知道,我們這些星戰迷其實比佐治路卡斯更愛星戰系列。
他不過是想拍一套他自己想法里的宇宙戰爭史詩,而迪士尼卻想拍一套星迷會買票進去看的電影。
最新一集星戰<<最後絕地>>完全滿足了星戰迷們的情怀和欲求。
就如上一集千年鷹的出現让我雞皮疙瘩,而這一次讓我淚盈滿框的卻是luke與r2d2 簡單的一席對话。
星戰迷人之处在於出乎於六十年代觀众想像的宇宙觀與特技效果。而這兩點都能在時下其他電影里被複製得到。
可是除了這兩點以外,還有一點就是電影里的原力這種富東方神秘主义色彩的宇宙宗教竟與飞船,外星人,科技等元素擦出了迷人的火花,而至今我还想不到有哪一套電影能能找到類似的風格。
而這种東方神秘主义很多時候是西方人对東方文化或道家的误解或想像。
有人批評上一集缺乏了這一种元素,而這一次因為rey與luke的相遇,更多关于原力的闡述就出现了。
luke一開始就打臉了rey或許多人对於"原力"的想像與錯誤理解,移动巨石與飄浮無關原力。
这是絕地武士的"術",就如西斯能手指發電一樣,無論能不能移動石頭,原力永遠在。
因為原力是"道",是"自然"。
而黑暗與光明,Jedi與Sith,阴与阳,其實是"道"的一體兩面。
这一次导演更加鲜明地把Jedi这一种富宗教情操的战士定位成像是信仰道家思想的日本武士,(而禅宗却是武士的主要信仰。)
這一套電影里的luke不再是阳光少年,而是落泊的宗教師,(是的,luke这次直接用religion这个词,)因為他明白了自己自诩維護真理的光明宗教正是黑暗萌芽之处,就如以前絕地培養了darth vader,而現在因為卻自己的陰暗面而誕生了kylo ren。
他誓要終結這一切,卻看着自己宗教的神殿與古老經典捨不得下手。
然后就如禅宗的公案里的棒喝一般,當一切經書化為灰燼後,他顿悟了絕地的真义。
最後,他以拯救者的姿態,一夫當关出現在千軍萬炮前。我以為導演會像rogue one里 一般让他像Darth vader那樣亮剑大開殺戒,力戰群雄,满足我们視覺上的欲求。
結果没有。
他卻以一個東方开悟者般的姿態,悠然站在戰場,敵軍的彈槍砲雨和kylo ren的怒吼通通片葉不沾身。
当對方以為得手時,其实luke已化解了一切干戈。
这是一種東方智慧式斗智不斗力的勝利。
有如他當年的導師obi wan,刻意在他面前挨下了一劍,把激光劍和絕地武士理念传承給了他,
luke最後也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為他的徒弟點下了一盏传承的希望之火。
我做夢都沒想到導演會把luke給帶到了如此深刻的層次。我出了戲院后,内心无比澎湃。他把我梦寐以求的星戰給拍了出来。
我覺得他比george lucas 更懂得思考什么是絕地,而且更了解東方智慧。
至于故事的情节更是我见过所有的电影里,转折和障眼法运用得最严重多次的,
这似乎是为了反驳上一集过于容易预测的剧情发展而做的篇排。
每一次你以为你猜到了结果,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
你以为他不能死,却死了。
你以为死定了却大难不死,以为赢了,结果被反扑,以为输了,结果又重生。仿佛就是要刻意打破观众的对于电影剧情的固有意识形态。
當然以上不過是我個人的視角,可能你們並看不到這些,也可能不是導演本义,但看電影本來就是我與電影的私人互動。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星戰,他滿足了我個人從小開始就对對星戰系列的想像。
我不需要去打分,給星來給谁交代。
我已想像不到最後一集的星戰如何還能超越它了。

东方华尔街

回家在FB看到这个迷你剧的小片段,就迷住了。忍不住找来看,才发现是刘德华监制只有五集的迷你剧。
过程中看得我全身鸡皮疙瘩,里面的卡斯,演技,配乐统统都是上等电影的素质。
一开始就从2008的金融风暴开始说起,讲述经济学教授叶抱一如何因替财团化解危机而让同伴惹上杀身之祸。
第二集就把故事带回到1997大战索罗斯。
本来与世无争的叶抱一教授战胜后,却得出了一个结论。所谓自由市场根本是纸上谈兵!
他要改变世界。
他不惜跟奸商合作,
条件是:
我要做官,我要握大权!
里面的气势营造十分出色,把里面的角色都拍成了能翻天覆地把众生和政府都玩弄在股掌中的金融界精英。
第二集的结尾,吴镇宇坐在西西弗斯的名画前,旁白说这西西弗斯那无限轮回的寓言,结尾说
:“我不是神,我是叶抱一,我很累,我要放下这块石头了”
这根本是我看过最故事格局最大的港剧。
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的<<大时代>>了。
P。S。
主角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