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本然

最近,经过银行顺道找了位旧同学出来喝茶。
他跟我分享了他最近到泰国去禅修的心得。
他其实不算是佛教徒,只是有时会和我谈谈佛学,禅修等等。
可是以前总觉得他想法太多,佛学如果不过是知识,对生命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他这一次的分享,却让我很意外。
他说他在泰国的七天,学会了如何面对紧绷达致放松,明白了人与大自然相处之道等等。
大凡知识分子的大脑都较为僵硬,比较执着于自身的思想。
这一次谈天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他的谈吐间变得比以前较为柔软。
柔软,是因为学会去感受。
如果禅修真的对我人生有任何帮助的话,那就是禅修给了我去感受的能力。
不是感性,而是去感受。
我学过不少的禅法,或静坐的法门。
每一个法门都给予我一种超越大脑,想法而去与生命沟通的方法。
他说在道场里看蚂蚁,看树木,看流水,说明白人类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人总要学会与大自然学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树林间行禅多了,生活在海洋与树林间的背景里,能培养自己对大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
当代的人类最终发展成了地球上最孤独的群居生命体,我们既生存在食物链里,取自生食物链却有本事不回馈于食物链。

一只猫可以安然地睡在山林里却不生恐惧,而人类深夜到了深山里却是万劫不复。动物,家禽从来都不是比我们多了任何东西,而是比我们少了一些生活顾虑,少了些烦恼,少了想法才能依循着大自然的规律去。
Wade Davis 的一个演讲里有提到一次他与原始部落相处的经历,他询问这一个部落他们如何分辨17种在我们眼里看起来像是一模一样的植物品种的方 法时,
他得到的答案却是
 "The plants talk to us."
it turns out you take each of the 17 varieties in the night of a full moon, and it sings to you in a different key.”
"植物会跟你说话。“
如果你把17种植物给放在满月下,他们会用17种不同的音调来为你歌唱。“

 
如果你自负当代的文明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文明的话,我不敢苟同。但我常感觉我们是史上最寂寞孤单的文明。
我们成功切断了与大自然沟通的管道.
你知道的,所有的天灾,龙卷风的现场是找不到一只动物的尸体的,遭殃的从来都是人类,天灾从来都不是灾难,不过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跟大自然相处而已。
我们不懂得去跟大自然沟通是我们对一切有太多的想法,对存在在有太多的假设与结论。
西方的哲学建立于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上,
而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更是加强了我们对于思考,知识的执着。
也就是除了思考,无存在;除了知识.无真理.
而事实上,我们是需要知识与技能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可是就如庄子说的: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以有涯而逐无涯,殆矣。
也就是说用有限的生命来盲目追求无止境的知识来达到自我膨胀的话,是浪费生命的。
而在求道的路上,如果你修行或学佛学到越来越多感想,越来越自豪,并在学习法义上得到越来越多的优越感的话,那真的要检讨一下自己在学佛还是学魔。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德经

有同修曾说过,学佛是减法。
世间学问,必须不断学习来增上,要学会去慈悲,学会去与人相处,学会去累积福报。
而求道与求学的分水岭,是在乎于你是否学会舍与放下。
求道是“损之又损以至无为”。
不断地放下,再放下,
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涅槃寂静,而是为了了苦灭集而修行。

在山上的修行,禅师从来没有向我们提过如何做布施,修福报,或与人相处的任何内容。
当我出关时,有同修跟我说,“你知不知道你常不自觉地在微笑?”。
而且下了山以后常常会对于别人的痛苦更能同情,更会去关心当下身边的人事物。
后来一位法师跟我说这是因为我的自我在消融掉。
可是自我在消融掉以后,还剩下什么?
一切都空掉以后,是有一些“什么”在其作用的。
而那个“什么”,
说似一物即不中,
禅宗说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而那个“什么”,
老子说“道可到道非恒道。
《道德经》里面提到的“道”说得极其隐晦,
以前看《道德经》总是摸不着头脑,受过了禅宗的密集训练后,下山用“求道”的角度去看这一部经典竟然如此地吻合。
道”乃万物之原理,
而 “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
以空性,无我,无常为体,而万物因空性之作用而呈生灭相。
那个自我消融后的剩下的那个“什么”,
自然会流露出慈悲喜舍去与万物共处。
不同于慈悲观作意而训练或薰习而成的慈悲,
而是因为自我意识,
对立观念的消融,
与万物的相融。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禅说无心
道说无为,

无为则无不为。”

又说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无心,故能随缘顺性与万物或当下因缘融洽相处。
时下的励志书籍,多推颂正面思考,转念法门。
而其实在念头的内容处下手,其实已然太迟。
就如在白纸上写错了字后,就如用橡皮胶用力地把字给擦掉,或用修改液不断地修改。
最后,念是转了,错字已被改正,残留下的斑斑的字迹。
静坐是从念头的结构上去下手,去明白到思想的本质,去明白念头本无常,无我,念头所产生在情绪上或生理上的影响不是必然的。
但这需要极高的专注与定力。
参禅却是以非常手段用一个话头,只要能起疑情,就能强而有力地堵住念头的连续性并不起作用。
念头不起作用,情绪,思考等等皆不能起作用。
而这时候,再往下看进去,去寻找意根的源头。
寻找那笛卡尔无法理解的,
 “超越思考的存在”。
只要你有一次这么一次的经历,你就会明白
byron katie 所说的
You are not your story。”
你不是佛教徒,你不是名字,你不是一个用肉身承载的灵魂,
你将成为的不能定义你,你经历的不能定义你,现在的也不能定义你。
大脑所虚构的一切都不能定义你。

禅师说
 “参禅无有定法,但往六根不到之处,即是参禅。”
一切都不能形容那个“什么”,
而一切都来自这个“什么”,而因为这个  “什么”而存在。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人说随缘不变,
而其实不懂何物在随缘,
何物是不变的,
人只能随业轮回。



0 Response to "道。法。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