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三部曲 《悲悯大地》

 记得以前在尼泊尔藏传佛教道场(就是喇嘛的道场)闭关五天,传说是佛捨身喂虎的地方,而其实这里到處都是传说,

传说某个石头是护法神,
某个地方有神迹,
那個地方祈祷会满愿。。。
我很好奇活在充满神话的地方的人的思想模式是什么?
会比较快乐吗?
看着師兄在哏咽着讲解捨身喂虎的典故
我想至少能学会谦卑与敬畏。
虽然我实在不明白他们怎么找到这个地点,但我是来修行,不是来考古的。
道场墙上绘着满天神佛的图案,法会里诵着歌頌佛菩萨的经文,只要念到要迎请佛菩萨的部份,气势蓬勃的bgm就随着大號和藏鼓响起,歡迎菩萨們到来。。。。。。
在这样的仪式里,仿佛一切都有可能。
我在尼泊尔开始可以理解范稳的<<藏地三部曲>>。
我只看完其中一本<<悲悯大地>>(台译藏三宝),里面描述的藏地极度魔幻与超现实,然而我現在看来,可能就是当时西藏人的世界观。
他们相信彩虹是得道圣人的化身,仁波切可以呼风唤雨,山里有着山神,动物皆有灵性,牺牲一切的殉道者,還有和我们社会截然不同的兩性关系等等。
范稳对西藏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我当年在淘宝为了买这本书得付25块的"敏感税"。
有人說这小说里基本上所有的好人都死光了,只剩下奸角在长命百岁。
很多人觉得好人有好报是佛教因果觀的基本教导。其實在真正修行人的觀念里,好的會变坏,坏了又变好,一切如梦如幻,如过眼云烟,你的好,可能是别人的坏,好坏无定数,难以捉摸。
修行人其實就是这一切不定当中寻觅永恒,在梦幻中看到真实。
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不是最可怕的结局。
尤其大乘佛教的许多典故里有很多修行人在为了成全一些普世价值的过程中牺牲自己。
因為他们相信,即使是自我也是过眼云烟,重要的是在一切化为尘土后,他們能成就某些永恒。
这就是為何在電影新少林寺的结局里,所有的好人都死了,只剩下奸角霆峰在化为灰烬的少林寺里苦苦哀嚎着。。。
其实这本书我也没有很喜欢,因為我在這小說里看到了无数佛家典故的影子。
當然要理解藏地文化,的确是不错的開始

0 Response to "藏地三部曲 《悲悯大地》"